真相揭秘:“牛娃”是怎样炼成的?
2018-11-02 14:02:20
  • 0
  • 0
  • 0
  • 0

真相揭秘:“牛娃”是怎样炼成的?

深度揭秘:“牛娃”是怎样炼成的?

解筱文 

这两天,关于“牛娃”的话题又很热。“牛娃”不是放牛娃,而是非常非常牛气的娃娃!

先来看北京,一个在医院刚生完二胎三小时,就开始早教的海淀妈妈。真相揭秘:“牛娃”是怎样炼成的?


再来看上海,一个5岁小男孩的简历火了!网友称,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真相揭秘:“牛娃”是怎样炼成的?


简历ppt长达15页,从男孩的家庭、性格、经历、爱好、父母的教育观、老师评价以及2018年英语阅读书目等7个方面进行了充分展现。

两岁就开始听并跟唱学诗;三岁开始学游泳,现在已经会自由泳;5岁已经会唱百首古诗;英文年阅读量超过500篇。

四岁半开始学钢琴,已准备报考英皇二级;学习围棋4个月,取得11级证书。

每周写三篇英文日记,每天用中文看图说话,每周踢两次球。

去旅游是东南亚日本,做游戏是数独、火柴棒、七巧板,顺便搞实验研究一下重力、浮力、密度、热胀冷缩和多米诺骨牌效应……

有一种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网络热议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现代儿童这种过早的教育有些担忧,也给很多家长平添了焦虑。

解筱文认为,第一,“牛娃”的频频出现,这已经是一个正常的教育现象;第二,如果条件适合,方法得当,很多家庭也一样可以培养出“牛娃”;第三,普通家庭完全可以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成功育人。

站在今天的时空下看中国教育,准确把握住以下两个教育趋势,顺势而为,完全可以培养出“牛娃”:

趋势一:细火慢炖快酿速食模式转变

纵观几千年中国教育史,传统教育体系究其一生都在育人,具有鲜明的细火慢炖 特点。一代代学子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慢品真味,潜滋蔓长,稳扎稳打,被导向学识集大成,引向立言立德立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至高目标。也就是说,经历系统化的传统教育磨砺,国家和社会将于千万人间培育出更多的全才,世间将更多具有德高行远之人。因为,学习更多是人一生最主要的修行方式。这样的个体案例,历朝历代不胜枚举。这样的培育精神和培育效率是符合农业社会的生产发展节奏和现实需要,也匹配更多体现人治特点的古代王朝举贤良治天下的理想社会愿望。

但是近现代社会以来,工业化社会揭幕,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中,中式的系统大成教育模式遭受到西方科目化细分式的教育剧烈冲击,曾一度迷失自我。尤其经济社会环境下,行业、专业、产业细分,细火慢炖难以适应高速运转的社会对各领域的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快酿速食式教育悄然入场。因此,人才成为社会工具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当时代行进到今天,在科技助威发展、社会竞争加剧、大众急躁心理等综合作用下,是否有用是衡量很多事物价值的第一标准,从而细火慢炖样式的教育逐渐成为小众选择,或者特定人群的选择,而对于大多数家庭和人群,已经被极速奔跑的现代教育战车所绑架,和孩子们处于急匆匆的被迫赶路状态。

我以为,抛开社会环境,就教育本身而言,以下几个条件是最终促成教育由极速转变的根本推力。

第一,儿童带宽延展,具备超越以往的接受能力。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的孩子普遍所学习涉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认知视野,已经远远超过父辈以前。比如,一些学前儿童参与的学习培训和成长中,中英文双语齐头并进,语数外、体音美等全科目参与,甚至代数、几何、逻辑、力学、电学、机械工程等貌似超越自身认知能力的知识,也提早出现。这也难怪媒体和一些专家担心孩子过早接受这些知识,影响大脑发育,或者担心大脑是否可以接受。

结合一些孩子参与这些较高难度的学习情况,解筱文认为,凡是孩子兴趣所在的东西,根据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认知程度,差异化教授,循序渐进,是可以接受的,不仅不会影响大脑发育,反而会促进大脑发育。反之,兴趣没有培养好,强行“浇灌”,则有可能影响孩子发育。

因为,总体看今天儿童的智力平均带宽已经到较大延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脑容量的增加。脑科学研究表明,在200万年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大脑体积增加了三倍。

脑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及社会关系复杂程度等。现代社会的纷繁生成各种文明以及复杂的社会行为,正在极大促进人类脑容量增加。信息时代之初,就有专家保守估算,今天一天的信息量已远超过古代一年的信息量。

今天的儿童,从出生起,所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系统课堂,不是远山、田野、溪流,不是牛羊、马车、宫殿;而是手机、电脑、城市,而是物流网时代的狂欢前夜、巨量信息交织的生态体系、高速旋转的新时空……

他们的生命之初触碰到的纷繁世界,不比其面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简单,复杂的社会形态和庞大的信息,时时冲击和刺激着大脑和心智发育,他们的带宽自然超过前人。这也就是一代更胜一代的历史必然。

第二,科技创新推动教育方式革命性变化,知识文化导入效率和质量提升。这方面最重要的革命性力量就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对教育发生重大影响和改变。互联网时代对中国传统时代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信息和知识的检索、获取、加工、处理等前所未有的快捷,教育教学的形态更加丰富,时空隔阂减弱,客观上节省了大量教育成本,开放式、共享性、交互式等特性极大提升了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当然也对学习者的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话题以后再探讨,此处不赘述)

第三,课外机构产业化市场化推动,给予庞大教育消费群体充足产品。课外辅导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数据,目前幼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3800亿,中小学教育(课外辅导+民办学校)市场规模约为6800亿。

儿童早期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市场不断细分,产业链条不断延展,以体系化、多元化、资本化的方式推动市场急剧扩增,不断超前发觉客户需求,野蛮生长,这影响到教育的自然规律,加重许许多多的家庭焦虑,产生较大负面社会影响。但也客观上对现今儿童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兴趣教育、专业教育进行了较早普及,并为诸多教育消费者提供了市场化的充足产品供给。

第四,新生代的家庭对孩子教育具有较大期待和持续投入,成为推动教育节奏加速的重要引擎。中国教育经费连续5年占GDP比例超4%,相比以前已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中国家庭教育投入比例占家庭收入的比显然要低很多。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这一数据也呈现出不断上升比例。

从该现象可见,中国家庭教育资金投入十分巨大。新生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独生子女联姻后的家庭,经济实力比以往要强很多,双方家庭两代人聚集资源,倾力投入一个孩子的养育,一改多孩时代的散养精养模式,更加期待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早日成才。

虽然社会上教育攀比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炫耀孩子,以孩子成长为最大卖点的家庭诸多。但理性评价,这种教育攀比相比炫富、炒房等社会现象要好很多。家庭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家庭之间教育的攀比,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新一代儿童教育发展。

所以,从以上分析可见,今天的儿童超前学习,提前开发已是大势所趋。这也就意味着,则很有可能失去先机,抢占不到好的平台,以至于步步赶不上点。所以,超前追赶式的学习,可抢先占领一个个制高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家越不提倡孩子提前学习,而家庭却越来越注重提前学习的根本动力。按理讲,所以家庭都应该恪守所谓的教育规律,正常模式让孩子学前阶段舒展玩,小学起始后正常跟进,也不必太过于超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但超前学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市场宣传早已渗透入心,这貌似一种不可抗拒的洪流,一时半会是难以大幅减速的。

因为,几乎所有家庭都是这样在做。如果大家都停下来,那事情好办。可是今天几乎所有家庭,都如当年炒房一样,沉迷其中,并且还尝到甜头。所以,现阶段,越不提倡提前学,越得提前学。这已经成为一种洪流。只有当这股洪流泛滥到极致时,会出现全新的变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现今的情形下,入学各大城市较好师资和知名度较高的小学,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要想成为一个正常发展的学生,或者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不提前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从小学起始受遭受的挫折和心理阴影,肯定要比提早学习经历的磨砺要大很多,很有可能一路都赶不上。

趋势二:单兵作战团队运作模式转变

今天70后之前的很多人,基本都是散养教育状态而来,并在单纯接受义务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很大程度的学业成功来自一切靠自己的努力,相比今天的孩子,应该是真正的单打独斗状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课外辅导市场兴起,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市场规模,企业数量之多,消费人群之广,大有超过义务教育比重的架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数学生都参与课外辅导,尤其是优秀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孩子与孩子的竞争,在某种程度已上升为家长素养、家庭环境,规划能力、财力物力支撑、信息捕捉和处理能力、情绪和心理调控能力等大比拼。

认真分析每一个优秀孩子,表面看依然是单兵作战,但其背后却必然有一个潜在的团队在鼎力支撑。这就是以父母为主导力量,以必要物质和资金为支撑的外脑团队运作的结果。

每一个人孩子作为舞台独舞的演员,而幕后则是无限用力的团队和持续投资的家庭。资质超凡的孩子,很可能因为没有良好的团队支持而归于平凡,资质平平的孩子,却很大可能因为有优秀的团队支持而抢占平台,获得先机,成为赢家。

第一,物质支撑。经济社会,物质永远是第一位的。就像每一个体育冠军后面都是庞大的支撑,少则几十万,多则数百万,上千万。没有强大的物质支撑,是很难保障孩子的持续高水平接受学习,于千万人中跻身优秀之列。

一是选择优质校内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条件可以任性选择更好的学区房,就读优质公立学校,或选择入学优质私立名校,从幼儿园、小学起始,就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高起点起步。

二是购买优质校外资源。在不考虑教育消费价格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购买最优秀的社会师资服务。根据家庭期望和孩子发展需求,放眼全国,甚至全球领域,寻找对接高等级的专家资源,重点帮助孩子培育特长,全方位促进发展。

二三线城市的家庭,选择飞机、高铁等快捷的交通工具,利用周末、假日等时间,可以同城化到一线城市教育资源集聚的地方,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对接。因为,校外教育市场是相对高度开放的。

古代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皇宫,今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付费获得。比如,当普通家庭的家长选择一般教育培训机构或者自己教授孩子特长,师资水平难以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所使用的教育家、艺术家、原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等师资相比。

三是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减少无效时间成本投入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因为距离家庭附近购房,相比离校远的孩子,不仅可保证孩子充足休息,还可赢得更多学习时间。如果以每天上学和放学节约一个小时路程计算,那么十年间就可能比别人多2000多小时的学习、兴趣成长和休息时间。把这些节约出来的时间利用好,孩子想不优秀都很难。

四是广泛认知社会生活。物质和资金以及家庭资源支持下的孩子们,可以更早行万里远路,读千卷多书,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博文广识,阅历万象。比如,2018年的安徽高考文科第一名郑辰筱,初中时就跑遍了十多个国家,12岁时曾一个人只身去美国旅行,对他的人生和见识都产生浓烈的影响,也坚定了自己好好读书的信念。

当然,物质投入非常重要,但也不是绝对的,不是单纯物质投入强大,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二,系统规划。前面所述,精养时代下,今天大中城市很多家长面对自己资质正常的孩子,除文化课教育之外,如何发展孩子兴趣爱好,合理取舍,促进素质成长其实难免心存困惑。这必然需要一整套匹配的系统规划作保证。

倘若将这样关涉孩子可能一生幸福成长的规划,单纯交于市场上鱼龙混杂的生涯规划机构帮助,或者家长自身并无规划意识,那么物质投入再大也难有好的收效。因为,今天无论体音美,还是新兴学科,每一个特长教育领域已诸多细分,几乎每一个领域的社会评价都导向考级认证,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和产业。

如何真正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有进有退,主辅结合,相得益彰,全面发展。这非常考验家长的系统规划能力。

一是初始设计。真正的规划应该从源头开始精心养育。在现今科技条件和社会认知条件下,需要最优化孕育孩子。需要根据孩子特点和家庭愿景,进行良好早教和开发,为孩子起好名字,导入神奇精神密码等等,以确保出厂设计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遗憾,奠定长期稳固的成长基础。表面上孩子父母是产品的造化者,但所涉及的领域和事项,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其实是一个隐形的团队支撑。

二是跟踪修正。在孩子成长发展中,自身的特点逐渐显现,内外部环境也发生变化,很可能与此前家庭对其较为理想的规划发生偏差,这需要家长审时度势,根据各方反馈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觉判断甄别,做好最适合的调整和修正,以扬长避短、科学统筹孩子成长发展。

三是统筹合力。作为孩子家长,不仅需要统筹、协调和使用两个家庭的综合资源和力量,更需要统筹考虑社会教育资源,合理确定教育消费方向和目标产品,在义务教育之外,实现合力对孩子更好的培养教育。

话说回来,好的规划固然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还是坚持实施。

第三,全心付出。孩子成长的路上,一个优秀的家长需要担负多个重要职责,除了孩子教育培养总规划之外,还是总教练、系统项目总负责。只有数年如一日,全身心参与其中,共同成长发展,才可能逐渐收获孩子成长的喜悦。

一是分工投入。今天的很多孩子,尤其大中城市的孩子并不像以往,除在校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家庭劳动等等,可以专事学业、专注学习。在一些家庭,双方老人可以参与孩子培育,还有些家庭中,父母可以自主支配工作时间,特别是全职妈妈家庭,可以全心全面参与孩子培育。

观察孩子教育培养较为成功的家庭,在具体操作中,家庭成员价值观基本一致,根据各自情况,确定孩子日常教育的主导者和辅助者,分工合作,各有侧重,有条不紊做好孩子日常学习和生活安排、学习组织、饮食起居服务、身体锻炼,心理疏导等。

二是高度自律。优秀的人大都是自律的。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帮助他们从小建立高度自律的学习意识。优秀孩子的家庭,在全力抓好孩子校外和家庭的语数外等功课学习基础上,一般重点确定一到两个特长主攻方向,坚持打卡,日益精进发展。

优秀的孩子家长,除了能用自身的素质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成长之外,特别注重加强对孩子学习的方法指导、过程盯控和学习成果验证,持之以恒培育。尤其在孩子参与课外辅导和特长培育中,尽可能过程参与,关键盯控,从孩子学习状态、学习环境、师资情况等方面,提早防控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问题发生,及时纠正和调整。

三是共同成长。80后、90后的人群相比以往前辈,从受教育层面、经济收入、家庭条件等都优于以前。最近吴晓波频道发布《2018新中产白皮书》,估算新中产群体目前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其中8090后为主力军。

很多有条件的家庭,父母双方乐于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给孩子以更多的精神引领、知识传递、生活体验。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相互汲取有益养分,传导给孩子乐观积极上进的心态,促进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孩子驾驭和应用科学文化知识,克服面对的困难,全面素质成长。

从以上分析可见,快酿速食团队运作两个趋势确是现今儿童教育的重要社会特征。多数普通家庭缺乏各种支撑孩子高端发展的资源和财力,家庭成员还承担很多繁重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也缺乏对孩子培育教育的系统规划的能力。大多数普通家庭成员受制文化程度和素养制约,很难参与孩子学习辅导等。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本科生只占全国人口比例的4.43%

在这样的基础下,如果孩子自身资质一般,则更难在义务教育十二年间超越前述经快酿速食团队运作打造的专业选手。近年来各地高考状元,很多都是出生在大中城市,不仅家庭好,而且自身能力强,就是充分的例证。

面对这样的趋势,普通家庭当如何破?

我个人以为,一些普通家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

第一,建立战略定力。学习这件事,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系统把握到具体科目子系统探究,经过一代代深入和拓展,每一个代人都需要在继承前人养分的基础上,学习并创造当代新知识。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每一代人面对的“必选”学习内容增大,所承载的知识“自重”在不断增加,开创性和颠覆性超越前辈的难度系数呈几何倍数增加。这也就是,越往后,越难出现大师的一个原因。

所有的家庭,包括哪些“团队运作”的家庭,在这样一个知识和信息核爆炸的时代,如何趋利避害、去芜存菁、不偏不倚做好孩子的教育培养,其实都具有很大的压力。

在今天这种所谓的现代教育环境和一些不良社会思潮之下,普通家庭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减少过分的焦虑和超越自身条件的奢望,自然而然做好自己对孩子教育能做到和做好的事情,保持良好的战略定力,知天命、尽人事,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这样讲,可能会有人觉得有些唯心主义色彩。但实际上,是要自然规律,回归自然之道,教育也如此。

还有,从几千年的历史和社会实践看,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也绝不是一句空话,有它自身的道理,这里就不多解析。

另外,基因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一些因种种原因导致阶层滑落,沦为为普通家庭的,但如果绵延于血脉传承中的优秀基因存在于孩子中,那么从长远看,孩子的未来一定不是平凡人。

退一步讲,学习非常重要,至关重要,但放眼人生长河,在一考非能定终身的今天,应试学习成功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意味着可以包打天下家长要清楚,诸多的学科社会评价和考量体系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就是为了方便人才所谓的科学筛选。

当所谓最优秀孩子的未来很大可能是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时候,在诸多愈来愈细分的行业领域,还是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今天的人才结构趋势,正在从钻石型橄榄型发展,绝大多数人才都将是中坚人才。

所以,每个正常接受教育的儿童,他们的未来必定有时代和祖国需要之处,智商之外的更多因素很可能对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在人口结构断层的新新时代,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很可能是饥不择食的。

第二,最简化集成。在纷繁的环境下,才更能体现出大道至简的永恒价值。普通家庭在孩子教育策略中,需要把握三点。

一是抓住重点。今天优质资源的家庭,可以将天资较好的孩子,全方位打造,而出自普通资源家庭的孩子,很大程度则难以与之相比,也仅仅能在狭义文化课学习或个别细分领域中具有一些超越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家庭应该抓住学习的关键所在,全力把语数外为主的文化课学习做好,这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所在,步步为营,则可稳步向前。然后才可能在其他的专业特长领域实现兴趣发展。

当然,也可以剑走偏锋,在其他特长或专业领域极致化发展,或者利用过人的颜值、优秀的品质、较高的情商等获得其他途径的上升。但是这只是小概率的事,如果没有接受必要的文化课程学习,也很难长久。

二是回归本源。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矢志之梦。但是现代化从一开始就被打上西方的烙印,“西方中心论”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自然而然涉及教育领域。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跃升中,中国之路越来越清晰。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核,汲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现代教育探索正在不断实践中。站在这个更高和更广阔的视野上预见未来,普通家庭的孩子的未来肯定主要在中国,而不是西方发达国家。

所以,应该引导孩子在学习成长中,多读本源之书,在孩子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以中为本,中体西用,综合创新”方式修习优秀传统文化,牢牢把握住中国的“根”与“魂”,这其实就是在中国成大事的根本源泉。

三是放眼长远。“快酿速食”和“团队运作”的结果,可以让一些孩子“抢跑”人生,少年早成,少奋斗很多年,而一般情况下,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多只能做到早早自立,而很难早成。但就长远而言,普通家庭的孩子正常起步,倘若小步稳走,步步不懈怠,长线坚持,很有可能做到大器晚成。

第三,关切健康身心。反向思考,学习成长对一个人固然重要,但无论何时何地,健康的身心都是赢得未来发展的最决定性力量。作为普通家庭,更应该关注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方面家长需带头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持续加强做好孩子的体育锻炼引导,促使孩子增强身体素质,为学习和一生发展奠定必需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孩子的心理调适。普通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相对一般,生活压力和负担也大,家长更应该在生活中积极达观,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健康的心理暗示和良好环境感应,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心理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尽可能让孩子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智力开发培育为基础的前提下,做好情商、胆商等等开发。

总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性成长,则可能辅助学业,弥补不足,获得更多自我价值实现和幸福成长的机会。

本文作者: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微信公众号:zgmjply(中国民间评论员)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